据环球网报道,近日,中美关系再现新动态。先是双方在日内瓦经贸会谈后发布联合声明,互降关税网上配资门户网,而后美国小动作不断,试图发起新一轮交锋。这一系列事件让全球目光再度聚焦于这两大经济体的关系走向。
回溯过往,特朗普上台后推行“美国优先”政策,全球贸易格局随之动荡。2025年初,他对全球贸易伙伴发起关税战,中国商品首当其冲,税率从10%一路飙升至145%。作为回应,中方也采取了对等反制措施,对美国产品加征关税,并实施稀土出口管制等手段 。直至5月12日,中美双方在日内瓦达成重要协议,宣布未来90天内大幅下调相互加征的关税。美国暂停对华24%的加征关税,保留10%税率,取消两项行政令的加税措施;中国同步暂停24%反制关税,保留10%税率并取消后续加征及非关税反制。此消息一出,全球金融市场积极反应,美国三大股指全线飘红,中国A股和港股也呈现上涨态势 。
美国(资料图)
然而,美国似乎并不打算就此罢休。在联合声明生效后不久,美国便施压全球,宣称使用中企华为的AI芯片违反出口管制,同时要求美洲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不得为中国在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的国企提供贷款,理由竟是毫无根据的“威慑地区安全” 。但美国如今的全球施压策略效果大打折扣,就连澳大利亚这一核心盟友也明确表示不会跟随美国围堵中国,澳大利亚贸易部长直言中国在经贸方面对澳至关重要,远超美国 。
面对美国寻求的第二波交锋,中方早有准备。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,中国抛售了189亿美元美债,总持有量降至7654亿美元。若照此速度,今年中国持有的美债可能跌破7000亿美元 。在此情形下,特朗普表态愿意访华,并强调访华对中美关系的重要性。但回顾特朗普的过往行径,其可信度着实存疑。他曾多次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对中国施压,打“中国牌”转移国内矛盾,如今的访华意愿或许只是为后续谈判造势 。
特朗普(资料图)
从经济层面来看,中美经济相互依存度极高。早在特朗普首任期间实施一篮子关税政策时,中国对美出口数据虽在2019年出现12.50%的下降,但从2020年第二季度起企稳回升,当年全年达到4518.10亿美元,同比增长7.90%,并在2022年创下5817.80亿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,比加征关税前的2018年高出21.60%。拜登时期的“小院高墙”政策虽使中国对美出口数据从2022年第三季度起再次下降,2023年降至5002.90亿美元,相较于2022年下降了13.15%,但从2023年第三季度起又开始回升,2024年12月当月达到488.30亿美元,折年率约为5859.60亿美元,比历史最高的2022年还超出0.70% 。这一系列数据充分表明,中美两国供应链交织互补,经济脱钩绝非易事 。美国依赖中国的传统制造业产品来降低民众生活成本、减少社会保障支出;而中国虽在高科技产业上与美国存在差距,但在传统制造业领域占据重要地位,双方在经济上有着巨大的合作空间 。
在政治与外交方面,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一些做法正使其影响力和号召力下降。就拿中东事务来说,特朗普此次中东之行虽达成了一些商业协议,如沙特承诺未来四年向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,并计划提升至1万亿美元,涵盖能源、国防、科技等领域;卡塔尔斥巨资订购约210架波音客机,价值近千亿美元,还赠送给特朗普本人一架价值4亿美元的波音飞机;阿联酋与特朗普敲定约2000亿美元的合作大单 。但这些成果背后也存在诸多问题。美国在中东政策上的转变,如为笼络海湾伙伴放松对中东国家的尖端芯片出口限制,在美国国内引发争议,强硬派担心这是饮鸩止渴 。同时,特朗普此次刻意冷落传统盟友以色列,反映出美以在巴以冲突等问题上的意见分歧 。而美国在中东事务上的种种举动,也让其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受到影响,欧洲盟友对美国的信任度降低,美国想要继续围堵中国变得愈发困难 。
冯德莱恩(资料图)
此外,中美关系还受到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。美国推行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将中国视为重要竞争对手,在南海、台湾等问题上频繁制造事端 。而中国在维护自身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同时,积极推动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,提升自身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。在这种背景下,中美之间的博弈不仅关乎两国自身利益,也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。
展望未来,中美关系的走向充满不确定性。若特朗普真想改善中美关系,必须摒弃过往的霸权思维和无端指责,以相互尊重为前提,与中方进行坦诚、务实的交流 。在经贸领域,双方可进一步探讨降低贸易壁垒、扩大市场准入等措施,实现互利共赢;在政治与外交方面,应加强沟通与协调,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,如气候变化、恐怖主义等 。但如果美国继续采取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措施,试图遏制中国发展,那么中美关系将继续面临严峻挑战,甚至可能进一步恶化 。国际社会期待中美两国能够以理性和建设性的态度处理彼此关系,为全球的和平与发展注入正能量 。
迎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